39健康网

首页 >

子宫发育

当前标签:子宫发育
相关标签:月经少女激素性教育
  • 有助孩子长高的理想营养餐 2011-8-31育儿

    骨盆的主要成分是钙、磷及少量的无机元素,如钾、镁、钠等。因此,要想自己的孩子长得高,饮食应注意提供含丰富蛋白质和钙、磷成分的食物,为孩子的长骨发育创造良好物质条件。

    查看全文>> 标签:育儿喂养营养美食孩子长高
  • 看懂B超单:V字表脐带绕颈 2011-8-31育儿

    很多准妈妈到医院做围产期保健,有的人b超报告单上会有一个“v”型标志,平时都好好的,怎么突然会有这个东西呢?b超单上v字代表脐带绕颈“v”代表脐带绕颈预产期在今年5月1日的“星语”说,她去医院做检查时,看到b超报告单上有个v型标志,她就觉得纳闷,以前都没有。问了才知道,是代表宝宝脐带绕颈一圈。“听说胎儿绕颈会有生命危险的,为什么大夫看了单子却没什么反应呢,只叫我还是每天注意胎动。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啊...

    查看全文>> 标签:脐带绕颈孕期保健
  • 宝宝转奶的原则及方法 2011-8-31育儿

    因为孩子的肠胃和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好,而各种奶粉配方不一样,如果换了另外一种奶粉,孩子又要去重新适应,这样容易引起孩子腹泻;

    查看全文>> 标签:人工喂养育儿喂养
  • 分娩时宝宝也会觉得疼吗? 2011-8-31育儿

    母亲分娩时,胎儿在母亲腹部的收缩压(腹压)下,要挤过弯曲而狭窄的产道,想像起来也应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对于每一位女性来说,生宝宝都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不过分娩的过程充满了痛苦,在弯曲、狭窄的产道中,胎儿的头要旋转几次,并不断向外挤出,我们可以想像,对于母亲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根据历史学家的观点,人类的祖先早在十多万年以前就了解女性生产的痛苦。考古学家根据发掘出的古人类化石,分析出当时...

    查看全文>> 标签:分娩宝宝
  • 产妇会阴侧切术后如何护理 2011-8-31育儿

    在分娩的第二产程中,如果产妇出现难产,医生为了防止盆底肌肉过度伸展而裂伤,保护阴道软组织,避免产后会阴和阴道松弛,常会通过会阴侧切手术助产。会阴侧切术分娩是一个很小的产科手术,在阴道口左下部切开3—4厘米左右,待胎儿和胎盘娩出后,医生会把切开的伤口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通常4—5天即可拆线,但伤口位于尿道口、阴道口、肛门交汇的部位,很易发生伤口感染而不愈合,所以护理上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外阴...

    查看全文>> 标签:产后健康
  • 产妇服用抗生素对婴儿有害 2011-8-31育儿

    哺乳期新妈妈用药要慎重,因为有些药物可通过哺乳进入婴儿体内对孩子造成损害,还有些药物可抑制乳汁的分泌。新妈妈如果服用抗生素时间长,可引起宝宝患鹅口疮及真菌性肠炎等疾病,甚至出现顽固性腹泻。(1)青霉素。新妈妈服用青霉素可能引起婴儿过敏反应。青霉素虽不易进入乳汁,但乳汁中若含微量青霉素,仍可致使婴儿过敏而引起皮疹,以后婴儿因病需要用青霉素时会发生强烈的反应。(2)四环素。新妈妈服用四环素,分泌到乳汁...

    查看全文>> 标签:抗生素产妇婴儿
  • 孕期安全性爱牢记5大原则 2011-8-31育儿

    注意性交的体位也很重要,夫妻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姿势,以不会压迫腹部为宜。离分娩还有四周时,是最重要的时期,由于子宫容易张开,易引起细菌感染,性交造成早产的可能性极高。到怀孕十个月,要停止性生活。

    查看全文>> 标签:安全性爱性爱原则孕期性生活怀孕
  • 警惕!3大细节让你好“孕”难圆 2011-8-31育儿

    现代不孕不育成了很多夫妻难以启齿的痛,但大家总是把不晕不育的原因集中在疾病方面,却忽视了身边潜藏的危险。爱美妈妈网提醒:下面3个生活细节未准爸妈要多注意,降低不孕不育机率。家居污染可能引起不孕症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方便和丰富了我们生活的同时,电磁辐射也在充斥着室内空间,直接影响到妇女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如果家居用品质量没有保障,一些放射含量严重超标,会使神经系统和体液调节功能发生紊乱...

    查看全文>> 标签:孕期健康孕前准备
  • 学生沉迷iPhone游戏患上“鼠标手” 2011-8-30儿科

    现在手机游戏被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也很容易沉迷于此,但是长时间玩会导致鼠标手的出现,专家表示,由于儿童的发育不完善,极其容易导致肌腱受伤。

    查看全文>> 标签:鼠标手
  • 容易与甲亢混淆的五种疾病 2011-8-30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位于脖子处,因形似盾甲,故得名。甲状腺在碘的配合下,分泌出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甲状腺素对大脑的发育、人体的功能和活动都起着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标签:混淆容易甲亢症状诊断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