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网

首页 >

喂母乳

当前标签:喂母乳
相关标签:过敏反应配方奶粉营养成分
  • 抚摸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胎教 2011-8-15育儿

    在妊娠期间,孕妈妈经常抚摸一下腹内的胎儿,可以激发胎儿运动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感觉到胎儿在腹内活动时发回给孕妈妈的信号。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胎教运动,值得每一位孕妈妈积极采用。正常情况下,在怀孕3个月以内胎儿即开始活动,其活动项目丰富多彩,有吞吐羊水、眯眼、握小拳头、咂拇指、伸展四肢等。大约在怀孕4个月时,孕妈妈即可感觉出有胎动了。慢慢地,每当抚摸腹内的小家伙以后,他就会用小手来推或用小脚来踹孕妈妈的...

    查看全文>> 标签:抚摸胎儿胎教
  • 吃奶后帮宝宝排除胃肠胀气 2011-8-15育儿

    婴儿在吃奶和哭闹时不可避免地会吞咽下一些空气。一旦空气进入体内,它合理的释放方式只有两种——打嗝和放屁。靠放屁排出气体须经过几尺长的肠道,这个“漫长”的过程通常会引起婴儿的不适。如果体内的空气能按原路返回,以打嗝的方式排出,就可以减少婴儿的不适。不管怎样,肚子里充满胀气都会使婴儿感觉不舒服,所以新生儿家长首先要采取措施避免婴儿吞入过多空气,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做到。早喂奶、勤喂奶。尽可能在...

    查看全文>> 标签:胀气宝宝健康
  • 宝宝白天和晚上的睡眠有何不同? 2011-8-14育儿

    白天和晚上的睡眠正如垃圾食品对我们的健康不利一样,“垃圾入睡时间”也对我们的健康不利。因而,做父母的不能让孩子过分劳累,以致影响睡眠。一般说来,90%以上的学前儿童(6岁以下)在晚上9点前入睡。当孩子的作息时间与其内在生物节奏不一致的时候,其注意力、警觉性、以及完成任务的水平都会下降,情绪也会受到影响。时差综合症也是恶果之一。倒班工人因为作息时间的异常往往深受睡眠质量差之苦。年龄大点的儿童如果长期...

    查看全文>> 标签:婴幼儿睡眠宝宝健康
  • 母体气味激发宝宝喝奶情绪 2011-8-14育儿

    女性的确不应产后迅速减肥,这样会影响乳汁中的脂肪成分。不过妇女更不应该在产后因为要喂养母乳而吃双份,产后体重应当保持稳健递减,才最适宜。

    查看全文>> 标签:母体气味育儿喂养母乳喂养
  • 职业妈妈无奈“背奶”上班 2011-8-13育儿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宝宝,一边是产假结束后重返工作的妈妈,如何让宝宝自此之后还能继续依靠母乳喂养?早在多年前国务院就出台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婴儿不满1周岁的哺乳母亲每天有1个小时的哺乳时间。但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社会条件的改变,这一规定并没能让宝宝安心吃上母乳。(#画中画广告#)  1小时哺乳时间遭遇漫漫回家路每年8月第一周是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的“世界母乳喂养周”,但这却 触痛了市民高女...

    查看全文>> 标签:哺乳喂养职业妈妈
  • 婴儿预防过敏 第一口奶最关键 2011-8-13儿科

    过敏常常会引起许多疾病,如何预防宝宝过敏成为许多家长关心的话题之一,其实早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家长就要额外的留意,第一口喂养非常重要才可保证母乳的充分、得当的消化吸收,避免易感过敏婴儿过敏。

    查看全文>> 标签:宝宝如何预防过敏过敏怎么办过敏
  • 破译宝宝的12种啼哭语言 2011-8-13育儿

    1.健康性啼哭~“妈妈,看我多健康!婴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刺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是运动的一种方式。婴儿正常的啼哭一般每日4~5次,均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如果你轻轻触摸他或朝他笑笑,或把他的两只小手放在腹部轻轻摇两下就会停止啼哭.2.饥饿性啼哭~“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奶吃吧。”这种哭声带有乞求,由小变大,很有节奏,不急不...

    查看全文>> 标签:宝宝啼哭宝宝健康
  • 孕前妈妈需要“个性保健” 2011-8-13育儿

    生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是每一个家庭的愿望。在我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子、车子等已渐渐成为普通居民家庭消费品,伴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幸福的期望值也在升高。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一个家庭的延续,一个家庭的幸福之源。可是,当前在我国,伴随着每1000个孩子的出生,就会有4~5个病残儿出生。如:无脑儿、脊柱裂、白内障、耳聋、先心病……。其实,这些疾病多数是可以预防的。比如,现在人们从各种宣传方式上...

    查看全文>> 标签:孕前保健孕前准备
  • 母乳喂养好处七个新发现 2011-8-12产科疾病

    由于母乳中含有大量婴儿必需的营养成分,可使婴儿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健康发育,有利于抵御变态反应源的干扰,所以不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

    查看全文>> 标签:婴儿智商母乳喂养
  • 新生儿长“马牙”不要紧张 2011-8-12育儿

    宝宝在出生后4—6周,口腔内牙床上或上腭两旁有像粟米或米粒大小的球状白色颗粒,数目不一,看起来像刚刚萌出的牙齿,俗称为“马牙”或“板牙”。马牙在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并不是真正的牙齿。”妇幼保健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杨莉介绍,新生儿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数周后就会逐渐消失。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

    查看全文>> 标签:新生儿口腔新生儿长牙
39健康网 -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 2000-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