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早有记载,发生原因多与“湿、痰、虚”有关。中医根据成因把肥胖分为以下几类:
2. 虚胖:因肾功能太强或太弱引起,多伴有月经不调、手脚冰凉等症状。
3. 脂肪型肥胖:因血气过盛引起,容易引发心脏病。
4. 病态肥胖:因血气不足,脾脏阳气太盛引起,产后肥胖、激素性肥胖属于此类。
5. 气胖:因三焦经异常引起,属精神压力型肥胖。
对于这些类型的肥胖,中医认为其根本原因是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而中医则能够由内而外的调整人体,从调节内分泌入手、对肝、脾、肾、心脏、肺及三焦等进行调节,通过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的统一,达到减肥的目的。同时,中药无副作用,还能起到滋补和保健的作用。
(实习编辑:郑燕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孩子太胖未必是好事,胖嘟嘟或许代表着已经患上小儿肥胖症。小儿体重严重超标,不仅会直接影响孩童阶段的生活、学习和健康,也为成年疾病的易发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