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拔罐可选取的穴位包括气海穴、神阙穴、关元穴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促进脂肪消耗和分解的作用,从而达到减肥的效果。
一、主穴
1.气海穴:位于人体下腹部肚脐以下3寸的位置,在肚腹前正中线上,具有生发阳气、温养下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虚脱、形体羸瘦、水肿等症状。
2.神阙穴:在脐中部,脐窝正中的位置,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回阳固脱、和胃理肠、运化升清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泄痢、便秘、水肿膨胀、小便不利、癫狂痫疾等病症。
3.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是任脉要穴之一,具有补肾培元、温阳固脱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女性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产后恶露不尽等妇科疾病,以及遗精、阳痿早泄、腰酸腿软等男性疾病。
二、配穴
1.天枢穴:位于腹部肚脐两侧各旁开两横指处,配合上述主穴进行拔罐时有健脾益气、扶正祛邪、消积导滞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纳呆、大便溏稀、肥胖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2.水分穴:位于人体下腹部肚脐以下四横指处,在肚脐与髂外静脉交点的连线上,配合上述主穴进行拔罐时能够通调水道而利小便,加强机体代谢,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
3.石门穴:位于人体下腹部肚脐以下五横指处,在肚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配合上述主穴进行拔罐时能调理冲任、行气止血,使气血运行通畅,有利于减肥瘦身。
4.曲池穴:位于肘部弯曲凹陷的地方,配合上述主穴进行拔罐时可以疏肝理气、活络调经,从而帮助调节内分泌水平,改善因内火旺盛导致的体重增加。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并遵医嘱进行拔罐治疗,以免出现烫伤的情况。另外,应注意局部保暖,避免受凉,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如炸鸡、肥肉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