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医生大全

别让你的孩子难“瘦”

2007-11-05 12:28: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如今,全社会都在大力提倡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面对儿童因肥胖所导致的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逐年攀升的严峻形势,谁来为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儿“买单”?关注肥胖儿童,有效预防儿童2型糖尿病,关键是要唤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已将2007年命名为“儿童年”,旨在提高父母和儿科医生对儿童糖尿病的警惕性。

  行为干预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基础,成人已有对糖尿病前期(IGT)的大规模干预试验成功的经验。我国大庆生活方式干预研究历时6年,分为饮食控制组、运动组、饮食加运动组及对照组,其结果显示:糖尿病年发生率分别为10.0%、8.3%、9.6%、15.7%。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度降低幅度以运动组最大,为47%;饮食加运动组次之,为38%;饮食组为33%。这些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试验结果鼓舞人心,说明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对控制糖尿病前期向2型糖尿病的转化或预防均有明显效果,对儿童也是如此。尽早干预,将有可能延缓、减少向糖尿病的转变,使其保持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或转变为正常糖代谢状态。因此,不仅是在儿童肥胖高危人群中筛查糖尿病前期很重要,对儿童肥胖的预防和管理更是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一半以上的肥胖儿童成年之后会继续肥胖,因此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和油炸、油腻食品,不要用饮料替代饮水等。儿童因为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能过分地限制热量,重点是要节制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同时要注意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根据各人爱好选择个体化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尽量远离电视、游戏机,避免业余时间的大量浪费。对于有学习压力的学龄儿童,提倡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避免精神长期过度紧张。此外,肥胖儿童还可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自卑、忧郁、孤立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应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疏导的方式,多与孩子交流,使他们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快乐地面对每一天。这些预防措施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健健康康,远离肥胖,远离糖尿病。

  防微杜渐——早发现

  儿童2型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与成人2型糖尿病基本相似,患儿往往的消瘦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有症状的患儿,如果在检查时发现空腹血糖≥7.0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者,则2型糖尿病的诊断明确;若患儿无典型的糖尿病症状,但两次检查均出现同样结果者,2型糖尿病的诊断成立。

  超重、酮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在1型和2型糖尿病患儿中存在重叠现象;约1/3的儿童2型糖尿病在发病时表现为酮症,近1/4的新诊断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对2型糖尿病患儿应该检查其胰岛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血清胰岛素、血清C一肽水平等以排除1型糖尿病。

  儿童2型糖尿病与儿童肥胖密切相关,肥胖儿童不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现象,并有部分发生糖耐量损害。专家曾对73例中、重度肥胖儿童进行研究,其中35例伴有黑棘皮病,占47.9%,发生IGT者16例。肥胖儿童发生IGT与黑棘皮病的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肥胖不伴黑棘皮病者的5.56倍,因此可认为伴有黑棘皮病是肥胖儿童发生IGT的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对超重、肥胖或具有危险因素的儿童应进行定期筛查,这样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如果超重或肥胖儿童的l级或2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病史或存在高血压、血脂紊乱、黑棘皮病或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应该对其密切随访,定期检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从10岁开始检查,对于在10岁之前开始青春期发育的儿童,应该从青春期发育期开始每两年筛查一次,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检查以空腹血糖为主。

  对这类肥胖儿童应提高警惕,一经确诊,要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因为有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有可能护肤到正常,这可以使他们不必要受糖尿病之苦。国外专家也曾指出,儿童糖尿病的最大问题其实在于父母和医生,一些诸如过渡口渴和极度劳累的症状常常被忽视或错误诊断。早期糖尿病或者其他血糖问题的检测可能有效干预,从而延缓疾病的进程。

  糖尿监测——事半功倍

  血糖监测对血糖控制达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准确、及时的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儿特别是应用胰岛素治疗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了良好的保证,并减少了高血糖对身体组织器官毒性作用的持续时间。血糖监测的原则是:在治疗刚开始时,监测次数要多;年龄越小或病情越不稳定者,监测频率越高。控制标准为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峰值血糖≤10.0mmol/L、餐前血糖≤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血糖监测频次有1天测定4次(1次空腹血糖+3次餐后2小时血糖)、7次(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甚至8次(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凌晨2:00~3:00血糖)。对病情稳定的患儿,可适当减少血糖监测频率,每2~3天测定1天4次血糖。监测血糖对判断治疗效果以及发现低血糖,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不测——低血糖

  应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儿,有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低血糖反应。患儿及家属应该学会早期识别低血糖症状。其常见症状包括饥饿感、软弱、出汗、心慌等。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儿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该首先考虑低血糖反应,如果有测血糖的条件,则应立即监测血糖;如果不具备测血糖的条件,应首先按低血糖的处理方法迅速给予含有葡萄糖的食物,如5~15克糖果。可迅速纠正低血糖的常见食品有糖块、橘子汁、碳酸软饮料等。

  三管齐下——营养、运动、药物

  具体的防治措施,首先是由医师和患儿及其家长一起制订减轻体重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目标。给予合理、健康的科学饮食,在限制热量的基础上,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配比适宜,无机盐、维生素供给充分,以满足儿童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并注意改变儿童的生活方式,每日饮食摄入热量减少500~1000卡路里,脂肪摄入≤总热量的30%。合理选择食物,鼓励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和粗粮,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如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物和甜点心、饮料等。注意烹调多用煮、炖、凉拌等方法,以清淡为主。

  逐渐增加体力活动。开始时中等体力活动每次30~45分钟,每周3~5次;最后达到每天中等体力活动≥30分钟。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如果不断进步并接近目标,家长应及时鼓励;否则需评估减重失败的原因并加以指导。(建议患儿减轻的体重为干预前体重的10%或每周体重减少0.5~1千克。

  虽然儿童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基础与成人2型糖尿病基本一致,但是许多降血糖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尚未在儿童中做全面系统的临床研究。如果在合理、平衡的膳食基础上经过适当的运动后血糖仍较高者,需要应用降血糖药物治疗。2001年,美国报道了一组肥胖儿童(均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入选29例,其中14例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另l5例给予安慰剂治疗,时间为6个月。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二甲双胍治疗疗效显著。一组多中心试验报告,入选82例,年龄10~17岁,随机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42例)和安慰剂组(40例),治疗8周。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下降至9.2mmol/L,HbA1c为8.3%;安慰剂组空腹血糖为11.0mmol/L,HbA1c。为9.0%,两组差别很显著。所以,目前认为口服二甲双胍治疗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总之,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儿童肥胖病应给予足够重视,定期进行2型糖尿病的筛查。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伴有黑棘皮病、高血压、血脂紊乱及糖尿病前期等致糖尿病危险因素的肥胖儿童,更是防治的重点人群。总之,儿童肥胖的后果非常严重,希望能够提醒全社会的家长们,不要用爱的名义伤害了孩子。

(实习编辑:陈静梅)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