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

2015-11-24 15:54:01国家体育总局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对我国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六、锻炼指导

  6~19岁儿童青少年在校外参加体育锻炼中接受指导的百分比较高,有84.6%的人接受各种指导,自学的百分比仅为15.4%。(图11)

  

11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48.0%的人接受过体育锻炼方面的指导,比2007年提高了14.7个百分点。接受“同事、朋友相互指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为32.3%,其次为“专业教练、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其他受过相关专业训练”的人的指导,所占百分比均在5%左右。还有5%的人参照书刊、视频等资料进行体育锻炼。

  20~29岁年龄组人群有60.5%的人接受过指导,60岁以后各年龄组人群接受指导的人数百分比在44.1%以下(表1)。

  

12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有56.5%的人是通过“自学”掌握体育锻炼技能。在学校学习获取的体育锻炼技能的有19.9%,参加“社会短训班”和“从事过专业训练”的分别为4.4%和2.2%。此外,17.0%的人是从其他途径获取(图12)。

  

13

  七、体育信息获取

  我国城乡居民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途径为“电视(DVD,录像)、广播”,人数百分比达57.4%,其次分别为“书刊、报纸”(13.7%),“互联网”(7.2%)。20~29岁人群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百分比最高,为17.8%。随着年龄的增大,通过互联网获取体育信息的人数百分比逐渐降低,50岁以后基本上不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表2)。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在通过“书刊、报纸”与“互联网”两种途径获取体育信息方面差距明显,城镇居民分别比乡村居民高出9.5和7.5个百分点。

  

14

  八、体育锻炼目的和原因

  调查显示,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强身健体”,“喜欢、好玩”和“为了升学考试”(图13)。

  

15

  在接受调查的6~19岁儿童青少年中,有16.9%的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成为专业运动员的原因主要是“为国争光”和“展现体育才能”(图14)。

  

16

  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其它目的依次是:防病治病,减轻压力放松,减肥,健美,提高运动技巧,社交等(图15)。

  

17

  以“消遣娱乐”作为体育锻炼目的人群中,20~29岁人群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21.2%。随着年龄增大,以“防病治病”为体育锻炼目的的人数百分比逐渐提高,70岁及以上年龄组达到25.1%。在以“提高身体素质”为锻炼目的的人群中,在20~49岁随年龄增大,人数百分比增长趋势明显,50岁后相对稳定,百分比在40%~43%之间。但城乡居民以体育锻炼作为“社交方式”的相对较少,各年龄组的百分比在0.6%~1.5%之间。

  20岁及以上人群中,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锻炼重要,百分比为93.8%。其中,36.1%认为“非常重要”,而认为“非常不重要”的只有0.5%。城镇与农村居民在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上有差异,45%的城镇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农村居民认为体育锻炼“非常重要”的百分比为28.1%。

  九、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

  6~19岁儿童青少年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主要是怕“影响学习”,其他依次为“没兴趣”、“不喜欢”、“缺乏体育技能”、“太累”等。而因为缺乏“体育锻炼场地、器材”不愿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仅为4.5%(图16)。

  

18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因为“没时间”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30.6%,其他依次是:“没兴趣”、“惰性”、“没人组织”、“身体弱,不宜参加”等(图17)。

  

19

  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影响其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也是“缺乏时间”,占35.5%;其次是“缺乏场地设施”(13.0%)和“惰性”(12.3%)。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排名前三位的制约因素依然是“缺乏时间”,“缺乏场地设施”和“惰性”,与2007年一致。

  由此可见,“没时间”是我国20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但此次调查结果与2007年相比程度有所降低。参加体育锻炼人群中因“缺乏时间”影响锻炼的人数百分比由41.2%降低至35.5%。而对于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来说,“没兴趣”与“惰性”也是不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原因。

  十、体育锻炼场所

  调查显示,有24.1%的6~19岁儿童青少年每天利用“校园或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锻炼,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人数百分比达61.1%。

  每天使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的人数百分比为7.4%,每周至少使用一次的百分比为46.7%。进一步分析显示,在“住宅小区(村庄)”的体育场地设施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室外体育健身广场”,其次为“健身路径”和“篮球、足球场”(图18)。

  

20

  在20岁及以上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18.4%的人在公共体育场馆6进行体育锻炼,人数百分比最高,比2007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其次是以“健身路径”为锻炼场所的人数百分比为15.5%。其他依次为“广场、场院的空地”、“自家庭院”、“单位或社区的体育场所”等(图19)。

  *6.本次调查的公共体育场馆包含: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大型体育场馆(或城镇体育中心),学校体育场(馆),公园内的体育场(馆)、健身步道等。

  

21

  20~39岁人群在公共体育场馆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20~29岁人群的百分比为31.0%, 30~39岁的人群达到了20.1%。40岁及以上人群在“广场、场院的空地”居多,50~59岁人群中的人数百分比为19.4%。在“自家庭院和室内”进行锻炼的各年龄人数百分比比较均衡,稳定在11.2%~14.0%之间。50岁及以上人群到“健身会所”进行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低,不足1%(表3)。

  

22

  选择就近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百分比最多,各年龄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有近60%的人选择距离在1000米以内的场所进行锻炼;1000米~2000米以内的近24%;2000米以上的约为10%左右,就近选择体育锻炼场所的趋势依然明显,与2007年的调查结果一致(图20)。

  

23

  在2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41.6%对当前体育场地设施基本满意,但还有22.5%的人认为离期望值“相差较远”。

  对体育场馆建设需求的调查发现,希望建设社区(乡镇)健身活动中心的人数百分比最高,为65.2%,其它依次为建设综合健身场所(33%),体育健身广场(29.6%),健身路径(21.7%),体育主题公园(16.4%),大型体育场馆(中心)(13.6%),室内游泳场馆(6.6%),室外游泳场所(4.4%),笼式运动场(1.7%)。

  绝大多数人希望将健身场所建在社区附近,百分比为87.5%,其它依次为建在公园绿地附近(26.4%),建在学校附近(18.4%),建在自然山体附近(10.9%),建在大型公共建筑附近(7.0%),建在城市中心(5.6%),建在商业区(4.0%),建在文化餐饮娱乐聚集区(4.0%),建在滨水场所(1.6%)。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