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在对上述患者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患者在成长的过程中曾遇到过下列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情况:一、在婴儿时期,母亲只按固定时间给孩子喂奶。而小孩在吃奶时间到来之前,早已感到了饥饿和不安;二、在少儿时期,父母用各种好吃的对孩子进行奖惩或安慰;三、遇事易冲动,容易悲观。然而在进食之后,其心理上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放松。
专家指出,部分人在经历上述情况后有可能会将心理上的放松、情绪上的好转与食物挂钩,养成情绪性进食的习惯。对于因此而患上肥胖症的人来说,单纯的节食会令他们很难忍受,减肥效果难以持久。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专家对40名习惯于情绪性进食的肥胖症患者实施了心理疗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努力使患者对食品以外的事物产生兴趣,学会用“脑”而不是“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之后专家发现,心理疗法促进了节食和锻炼的效果。上述40位患者在结束减肥疗程一年多后,均保持了原先的减肥效果。
(实习编辑:李沛珊)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据了解,全球肥胖呈爆炸式增长,有近1/3的人超重或肥胖,而中国超重或肥胖更达到惊人的43.6%。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华侨医院副院长王存川和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肥胖与糖尿病减重外科中心副主任骆衍新均认为,一旦肥胖,糖尿病、三高、呼吸睡眠暂停、骨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代谢病会接踵而来,BMI超过32kg/m2要积极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