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一种减肥产品之前,有50.3%的人会去查证其批号的真伪,认为吃的东西还是谨慎点好;有30.5%的人不会去查证,认为印在包装上应该不假;另外有19.2%的人懒得查,认为只要有效就好,批号真不真无所谓。
预计到2010年,仅中国的减肥类药品与保健品的销售额就将达到600亿元。由于审批较为宽松,保健品的市场更加如火如荼。
在药店,在淘宝,它们打着减肥药的旗号招摇过市,俨然变成了正规军甚至先头部队。“一个月可减30斤!”“每天一粒,轻松减肥”“XX排油茶,3盒抹平大肚子”……尽管减肥产品鱼龙混杂,但是在命中消费者心理要害上,商家们个个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如前所述,30.5%的被调查者不会查证产品的批号,19%的人认为懒得查证,批号真不真无所谓,最重要有效;甚至有17.3%的人甘心当小白鼠,认为只要有效就敢吃。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许许多多被认为是神奇有效的减肥产品,那些明明是健字号或食字号的产品,却偷偷添加了药品成分西布曲明。廖志红教授补充,添加西布曲明的所谓绿色保健减肥品,其实起减肥效果的是其中的西布曲明成分,但是由于我们不清楚西布曲明的添加量,这些绿色保健减肥品的安全性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经常被添加到减肥保健品中的还有可能是泻药、利尿药,更可怕的“地雷”是芬氟拉明。有点耳熟?没错,这就是上个世纪风靡一时的减肥名药,也是一种作用于神经中枢,通过抑制食欲来减肥的减肥药物,但已在09年1月份已经因为确证的严重副作用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判了死刑。然而,觊觎着它良好减肥效果的不法商家并没有转移视线,于是,死囚犯披着各种绿色纯天然产品的外衣,悄然复出,挥一挥衣袖,抖落了一地的副作用:心脏瓣膜损害,肝衰竭,血尿……
于是各个减肥大军服用各种减肥产品,随着体重下降而来的,可能还有脾气暴躁、心跳加速、眼球突出……因为能起到这类效果的产品大多添加了加速新陈代谢的甲状腺激素。体重下降的真正原因是药源性甲亢。其中危害,自不必赘述。
在会查证减肥产品真伪的人群中,有9.6%的人会向售货者查证;21.4%的人会注意包装上的防伪标志;会到商家网站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上去查的各占了17%和24%;选择其他方式查证减肥产品真伪的占了11%。
薛耀明教授提示大家:在购买减肥药时,一定要认真查看药品的有效期和批号,药品一般都有药字批号。必要时,可以通过药典或是国家相关官方网站查询一下,切不可当食品一样随便乱买和食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中国网民健康体重年度报告》有奖调查活动是由39健康网主办,国际生命科学学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联合发布的一次公益性活动。目的是为了研究中国网民的体重健康现状以及体重管理观念,从而指导网民更科学地管理和控制体重。参加本次肥胖调查者,将有机会参与抽奖,惊喜礼物等着你,马上行动吧。